《职业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探究》
——2018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2018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职业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探究》课题附件目录
一、成果简介
二、成果总结
三、课题鉴定证书
四、相关论文
五、荣誉证书
《职业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探究》课题研究成果简介
《职业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探究》是2017年10月12日通过了金昌市教育局专家组评审并通过鉴定的市级课题。
一、本课题的研究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是研究学困生在家庭、社会、学校(课内和课外)有哪些不良的心理表现。
二是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和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三是在前两项研究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
二、通过研究解决的教学问题
1.探究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2.初步形成“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对策系列”框架
3.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促进教师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本课题主要特色与创新
1.职业高中都有定岗实习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是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学校安排在高二第二学期进行,对此,部分家长和学生十分抵触,但是大趋势不能逆转,不管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有正确的认识。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很好的以此为契机,进行岗前的培训工作,想办法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走出小县城,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人生阅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为职业学校发展职教积累了经验。
2.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困生真正转化
四、成果的社会影响
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学困生表面上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以前,只要出现校外打架闹事的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社会舆论一边倒,肯定是职业高中的学生干的。
随着大的职业教育导向的转变,老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心理辅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班级的班风、学校的学风也得以根本改变,学校的升学率也大幅提高,家校互动效果也越来越突出。
《职业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探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
《职业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探究》是从2014年4月开始立项的学校重点课题,于2014年12月26日经学校专家组评审,通过了校级鉴定结题。本课题组成员又利用三年的时间将本课题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进一步研究总结,将成果进行收集、整理,于2017年10月12日通过了金昌市教育局专家组评审,通过了结题鉴定,成为市级课题,现将本成果总结如下:
一、成果研究概况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1.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及选题意义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被普遍重视的,而受教育者尤其是那些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往往被忽略。所以,在提倡以人为本,提高全民素质的今天,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观察学困生的外在表现,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去分析其不良心理形成的原因,及时了解和排除学困生的不健康的心理,在原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形成一套适合我校生源特点的转化策略,就成为我校教师当务之急的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现状
学困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实践,美国心理学家在归因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及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目标
1.研究学困生在家庭、社会、学校(课内和课外)有哪些不良的心理表现。
2.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和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3.在前两项研究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在研究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要求研究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锁定4—6个研究对象进行转化教育,并把平时的转化教育活动详细记录下来,形成个案,同时在此基础上写好总结式论文,形成和发展我校转化学困生的理论,制定转化学困生的长效机制。
本课题将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研究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究了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第一:学生自身因素
第二:学校因素
第三:家庭因素
第四:社会因素
2.心理辅导对策
第一: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
第三:排除不良情绪
第四:塑造良好个性
3.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五)对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1.由于职业高中学生普遍文化课水平偏低,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和学习能力较差,心理问题包含诸多方面,同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存在几个方面的学习心理问题,而且这些心理问题在不断地相互转化着,因此,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并不意味着结题而终止,要在漫长的历程中一直研究下去。
2.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彻底消除某种心理问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培养。期望通过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投入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研究目的。
3.学困生心理问题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实践经验表明,倾教师之所爱,尽教师之所能,是走向学生心灵的捷径,也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教师只有倾注了自己的“爱”,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只有竭尽了自己的“能”,才能更好地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健康成长。
二、研究应用效果分析
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学困生表面上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以前,只要出现校外打架闹事的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社会舆论一边倒,肯定是职业高中的学生干的。
随着大的职业教育导向的转变,老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心理辅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班级的班风、学校的学风也得以根本改变,学校的升学率也大幅提高,家校互动效果也越来越突出。学校对学生实训课也非常重视,尤其汽修、数控机床。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学生不同程度上都获得了较好的名次。为此,我们由衷的感到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职业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探究》课题研究成果鉴定证书
《职业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探究》课题研究成果
——主要完成人发表省级以上的论文
《职业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探究》课题研究成果
——主要完成人获得的荣誉证